top of page
Yun.Xing

Xander Zhou 的「奇化论」

已更新:1月25日



英国已故文化学者 Mark Fisher 将文化上广泛的怀旧现象称作是“被取消的未来”(The Slow Cancellation of Future),他认为社会在技术加速主义之下,人们已经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,因此只能回收过去。而 XANDER ZHOU 正在做的,是逆怀旧潮流而行,不断想象和思考人类将有一个怎样的未来。


这一次,新闻稿里也引用了 Mark Fisher 曾说过的话:“在我眼中的世界里,人们时常定格于须臾之间,身体似乎由内散发出柔和的光辉,皮肤几近透明,承载着各自的时间。这样的瞬间发生在极其平凡的都市角落,让我感到平静、遥远却又温暖。它让我意识到,我所看见的不仅是单一的人,而是一条溪流、一道瀑布……一种延续,一种连接不同时空的实体基因纽带,是过往也是未来,且仍未成形。”


几个关键词“须臾之间”、“瞬间”、“是过往也是未来”,连接、重复,似乎都朝着一个指向——我们能触及的只有此时此地此刻。10 月 7 日下午,上海黄浦江边的艺仓美术馆四楼,那段属于 XANDER ZHOU SS24 & PRO 系列的从过往到未来的流动在时空中永恒存在。


在这个叫做「奇化论 A.I.VOLUTION」星际博览会的秀场上,跨物种机械智人依次登场。他们形似人类,但尾椎处却演化出多关节机械尾,帮助机械智人在快速移动的同时保护平衡,而鳞片既可为身体提供保护,亦能够调节气温。他们身上的衣服来自人类过往的经验,夹克、针织衫、衬衫、T 恤……但突破了季节限制;薄厚不一、形态各异的服装单品出现在同一个系列之中,甚至一反常态地逆向“叠穿”。品牌创始人、设计师 Xander Zhou 说,这是为了回应眼下季节混杂、极端气候频发的现实。



一半的观众身着出自 XANDER ZHOU「超自然能力公司」各部门的制服来到展区。按照官方设定,他们是来自各星系的研究员、分析员、档案员与调查员。但有人说,这是来自各国的科学家,也有人说这是医院各科室的医务人员,甚至让人想到已经消失在此刻生活中的核酸亭。对待观者的想法,Xander Zhou 始终是开放的,他喜欢与不同的人、在不同的视角下进行沟通,他说他想说的,也接收对方想说给他的。


对待未来,他始终是乐观的,温暖的。秀场上,Xander Zhou 与模特们拿着闪烁着“I LOVE YOU”的“透明手机”出现,或打电话、或发信息、或做出拍照记录的动作。而无论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,爱,终究是宇宙间最珍贵的存在。



以下是《WSJ.》与 Xander Zhou 的采访记录:

XANDER ZHOU 在过去三年间一直采用线上发布,这次为什么会决定办一场实体秀?

我觉得一切都到了一个“对的点”上,无论是时间上,还是感觉上。我觉得有关这个决定的一切都是受到宇宙的指引。


所以,你是比较相信直觉的人。

我相信能量。无论是直觉,还是其他别的形式的能量,我相信它们之间的连接。


这是你长久以来的想法,还是近几年这种感受变得更加明显了?

我一直以来都持这样的想法,但我对能量的理解,在不同阶段其实是不一样的。最开始的时候,我只是觉得自己的直觉特别强烈,体现在对设计、创新这些事物的感知上;慢慢地,时间长了,就发现自己对更多未知能量、对更大的能量有了更深的感知。


这是一种天赋?

我觉得可能是吧。


至少目前来看,现在大家讨论的人工智能技术基本上仍然基于程序设定的;同时,很多人也热衷于玄学方面的讨论,有些人会觉得整个人生轨迹是被设定好的。我蛮好奇你的观点。

我觉得人生轨迹是被设定好的,这个世界是被一个更大的程序运营着的。无论是前沿科学、数学公式、物理定律,还是玄学……都是用各自的方式去解答这个程序。但终极点究竟是什么,这是一个人类终其一生无法解答的问题。


可能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,它叫做终极的程序也好,或者用中国传统的说法叫做“道”也好,或者就是规律、规则。

我觉得这应该是宇宙运行的定律,这个定律可能受更大系统控制。这个系统,应该就是一种能量。我觉得宗教、神,它都是一种能量。


我们人类毕竟是三维的,很多东西必须要看到才会有所感知,我们还没有达到靠意识去感知事物的程度,所以这些能量就根据人的感知方式幻化成了不同的形象、意象、信息。


那话题可能就要来到“人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”。

人有没有自由意志,我觉得要看和什么比较。我觉得人和宇宙相比,是没有自由意志的。我觉得人类其实就是很渺小的;而人类的自以为是、自负,短视、不屈服、想不断超越自我,都是很可爱的地方。


和宇宙相比,我们当然没有自我意志,但是我们可以认为自己有。我觉得人得活得浪漫一点。


这让我想到你之前说过的一句话,你当时说人是有上限的,但是在上限之下,我们还是有很多可以自己把控的事物。

我觉得人很多时候喜欢给自己制造烦恼,制造焦虑。这些东西倒也不能说是正面或者负面,它是一种组成。但人可以自己调节不同组成的比例。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想“人活着的意义”、“人存在在世界上的意义”这么哲学的问题,肯定是烦恼的;但如果人就接受自己是一个小的程序设定,就好好享受这辈子,世俗地体会这一生的经验,那他会挺开心的。


所以可以这样说:哪怕这个世界是一个被设定好的游戏,我们还是可以享受闯关的过程。

没关系的,因为这个世界够复杂,这个游戏的程序够复杂。我们不用管大的运行,只要体会到属于自己那部分,就够精彩了。因为我们真的很难找到终极的东西,只能是一直在想办法靠近。至少对于我来讲,追求过程中的体验比拿到一个结果更重要。


这样我想到了这次新闻稿中引用 Mark Fisher 的那句话“人们时常定格于须臾之间”。瞬间,此时此刻,对于一个人,似乎是更重要的东西。

对的。


在查资料的时候,我也看到了 Mark Fisher 提出的一个理论,叫做“被取消的未来”。它的大概意思是说,在技术加速主义的现实状况下,文化处于一个严重减速的状态。我们好像确实都感觉到,现在越来越少见到非常有意思的东西了。

对,但我觉得这个就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模型。以互联网技术举例,它可能算是迄今人类文化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技术,算是人类进化中的一个挺小的奇点。它的传播路径和之前的都不一样,它是网状的,所有人可以在一瞬间都接受到信息。


在这样的传播过程,会让好的坏的信息都会一股脑地传播出去。人在接收这些信息的时候,其实是没有选择的。信息量巨大的时候,人就会厌烦,感觉自己被迫接收了很多东西,于是选择屏蔽一些信息。但是这种关闭,关闭包括情绪、创意、好奇心在内的东西,也就会丧失一种动力。而这个动力,就是曾经那么丰沛的创造力。现在大家都在说潜意识、潜能量,从一个点开始,与之相关的一大波的东西都会被影响。


潜意识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。后来我就在想,搜索引擎提供在我眼前的信息,我其实是被动接收的。当然,我可以从这些算法提供的信息里挑选我感兴趣的,但同时也在怀疑,这是不是自主的选择?

这又回到了刚才说的,你想怎样探究意义,如何理解自主。


从根源上来说,没有纯粹的创作,能 research 的信息都不是你一开始研究的。互联网让信息的传播更容易了,人的组成路径真的被改变很多了。


让我们再回到这个系列本身,“奇化论”是一个自造词吗?

是的。其实我这个系列是在探讨当人类到达了可以自我复制的程度的时候,身体会有怎么样的改变;到达了这个超人智能的奇点之后,人会变成什么样子,机器和人类可以结合到什么程度。这个完全停留在想象层面,大家不用太认真,但我觉得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和想象,是一件蛮有趣的事。


我是一个很喜欢文字的人,我和 Salty(XANDER ZHOU 新闻稿的撰文者,笔名 Saltypink)两个人对这一季概念上的表述也进行了很多讨论。对于人类进化,无论是什么理论,什么版本的讨论,都是在探讨人类的终极秘密。A.I.VOLUTION 和 EVOLUTION 的发音是一样的,所以这个系列就是说在AI世界里,人类将如何进化。至于中文名字“奇化论”,是 Salty 建议将“奇点”和“进化论”两个词结合到一起,我也觉得不错,就这样用了。


XANDER ZHOU 这几年一直都有在设计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,我很好奇,在你现在的研究和设计过程中,这些技术应用到了什么程度呢?

说实话,它们就和之前的搜索工具一样,是我的辅助性的工具。它们能够快速进行搜索和组合,让我很快地看到各种各样的效果。我还是很喜欢人工,手工感的东西。这个系列里有一些看起来很有科技感,像 3D 打印的东西,其实都是手工做的。


比如机械化的机器尾巴,它最开始是一个我自己手工贴的纸模型。后来,我们把这个纸模型寄到了我们的皮具工厂,他们把纸片一一拆解,然后用手工一层一层地做出了这个皮质的版本。我很喜欢用手工做一些看起来是高科技完成的东西。


这让我想到了自然界中的一些很精密排列的结构。

它很像脊椎动物的排列方式。我觉得世界上很多东西的排列真的很有意思,你看基因的排列,难道这么有趣的排列是自然生成的吗?一定是有程序的。


其实我们也就是机器。

对。


现在很多对人工智能的讨论中,都会提到人类对它的恐惧感,或者觉得它们有威胁性,怕它有了情感,也就是所谓人性的东西。你觉得 AI 的程序里会进化出这些吗?

我觉得对于机器或者 AI 的发展,人类不需要过度担心。我觉得人类的发展存在各种可能性,我们和各种可能性共存。既然有可能性的存在,那就是不可阻挡的。这时候,我们去学习它和适应它,比怕它要好。人类接受新事物都需要一个过程,所以会怕,但凡有新的东西出现,我们就会有没办法和它们和谐相处的担忧。


我觉得 AI 有了情感没问题,把它当成一个与人类相似的物种就好了。而且我觉得,如果 AI 有了情感,人和 AI 产生感情也没有什么不对的。每个人对情感的需求不同,有的人可能需要有人陪伴,在一起做一些很普通的事情;有的人可能需要每天和一个更有智慧的人进行智性的沟通。如果生活里没有人可以达到他的要求,而 AI 可以满足的话,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。


你会不会觉得自己虽然做的是服装,但是其实它只是你对很多事情的探索的一个承载体?

我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时装设计师,只是我生活和工作构成圈子,以及服装这个平台给了我这样的一个创作方式。而且这种看世界的方式,是最直观和形象化的。


服装这个平台挺奇妙的,大家好像都没有那么爱衣服本身,但是它却可以连接到非常多有意思的人。对于现在的我来说,做衣服是做角色化的塑造。我做东西从来不是从时装风格入手的,我对时装风格这件事没有兴趣。我觉得当人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很清晰的设定以后,在选择上就会变得非常清晰。买衣服也是这样,人就不会受制于特定的风格,而且你给自己添加的每一件新衣服都是和自己以前的东西做连接。


我不希望大家盲目消费,如果大家 10 年前买的衣服到现在还是可以很时髦地穿出来,对我来说,这就足够了。


这样的话,衣服也有了它的流动性和进化性。

是的,这很重要。因为有了对角色的设定,所以喜欢这个角色的人都可以共享这些衣服,就像在虚拟世界里换脸一样。我整个的设定都是以科幻未来为背景,所以你在这里面自由切换就好。


总之,就是一个玩的心态。

对的,重要的是享受人生的体验,要是一种很舒服的体验。




6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